江油霸凌事件,撕碎了无数家长的心!四川江油的家长们给力,都在为被霸凌女孩妈妈发声,坚决杜绝校园霸凌!
这个可以快点实行吗?:2025年未成年犯罪新政策的核心变化体现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中,明确对14-16周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或初次违法但情节严重者执行行政拘留,同时强化矫治教育措施,新法将于2026年1月1日施行
一、分级惩处措施
刘某甲(女,15岁)
治安处罚:行政拘留13日,罚款1000元。
矫治教育:按程序送往专门学校(原工读学校)接受封闭式矫治教育,期限为3个月至3年。
彭某某(女,14岁)
治安处罚:行政拘留10日,罚款800元。
矫治教育:同步送往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
刘某乙(女,13岁)
未予行政处罚:因未满14周岁,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免除行政拘留及罚款。
批评教育:警方对其及现场围观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
📍 二、法律依据与争议点
年龄豁免争议:
刘某乙因未满14周岁免于处罚,引发公众对“年龄护盾”的质疑。现行法律中,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原则上不承担行政责任,仅能通过家庭教育干预。
2026年新规调整:修订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明确对14-16周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或“情节恶劣”者可执行拘留。
专门学校性质:
专门学校针对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设立,以封闭式教育替代刑事处罚,但无犯罪记录。矫治内容包含心理干预、法治教育及行为矫正,但公众担忧其实际威慑力不足。
三、事件核心事实
暴力细节:
施暴者因矛盾将受害人赖某某(14岁)诱骗至废弃楼房,实施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未遂)等行为,并拍摄视频传播网络。
伤情鉴定为“头皮、双膝多处挫伤”,属轻微伤,但受害者此前已多次遭同一团伙霸凌,心理创伤严重。
施暴者态度:
视频中施暴者扬言“进去十几次,20分钟就出来”,暴露其藐视法律、利用年龄逃避惩戒的心理。
四、社会反响与深层问题
监护缺位:
施暴者中多人处于休学状态,监护人长期失管。警方虽责令家长加强管教,但未追究监护失职责任。
校园保护机制失效:
受害者因母亲为聋哑人长期遭校园排挤,曾申请转学未果,校方未及时干预霸凌行为。
法律执行困境:
多次违法者仅受短期处罚,矫治教育缺乏透明评估标准,公众呼吁建立“施暴者档案”并限制其升学就业。
五、后续措施与建议
受害者援助:相关部门已对赖某某及家属开展心理疏导,但家属称施暴方至今未道歉,要求公正处理。
系统性改进:
法律层面:推动“恶意补足年龄”原则,对恶性暴力突破年龄追责;完善专门学校矫治成效公示机制。
社会共治:社区增设校外安全巡逻,学校建立匿名举报渠道,网络平台强化暴力内容审核。
“爸爸会报警”是受害者对正义的信任,“不怕进局子”是施暴者对制度的蔑视。此案暴露出未成年人惩戒与保护的失衡,唯有打破“年龄豁免”惯性,方能终结恃强凌弱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