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最残酷的是,这趟组队其实早就注定失败了,原因就四个字:阶层壁垒。
人间风雨处处有,何处不是浪浪山。这部电影和两年前的《小妖怪的夏天》,是同个世界观下的平行故事,同样充斥着各色打工人困境的隐喻,把职场规则腌入味了。借用《西游记》的世界观框架,但骨子里,讲的是我们这些Nobody,领导的擦桌布、社会的边角料,如何被困在规则里,无数次想跨越、想突破,却又一次次原地打转。
为什么这趟取经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电影用冷幽默的方式,给出了一个很让人心酸的答案:因为大多数底层,面临的是结构性困境,他们在无意识时就已被规则筛选。
首先是公鸡画师的一幕,专业的乙方只听几个词,就能完全还原出师徒四人的样貌,甚至把所有版本的《西游记》全部致敬个遍。但到了不懂行的甲方这边,硬是指手画脚,挑了个最抽象的。
这桥段除了讽刺甲方,还说明一点——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因为没有想象力,只有信息差。
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壁垒大到,他们都想象不出来自己要伪装的对象,该是什么样子。一路上,他们想当然地伪装,骗得连自己都信了,但这只能骗和自己在同一阶级的人。
直到来了小雷音寺,一语惊醒梦中人:“孙悟空500年前大闹天宫时就和如来认识,猪八戒和沙和尚都是天神转世,唐僧更是金蝉子转世、皇帝的哥们,你以为什么人都能去取经?”
换言之,西天取经是国家级交流项目,执行的四个人,每个都有前世今生的背景。半路截胡,根本就是条走不通的路。
它比当年的短片更扎心。扎在你内心深处最想逃离的地方,有遗憾、无力、“活人微死”感,到最后则是拼尽全力的血性,并接受自己的命运。
起点卑微如尘埃,过程狼狈如小丑,最终也仍是无功而返、籍籍无名,但至少被自己在乎的人记住了,这又何尝不是他们存在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