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作为连接城乡、服务发展的“毛细血管”,其养护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群众出行安全和区域协调发展。上龛乡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推行“双包”公路养护模式,通过明确职责、整合资源、强化考评,有效破解了农村公路“养护难、管护弱”的困境。
专业承包+公益分包,凝聚公路养护合力。创新实施“专业+公益”双包模式,推动公路养护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一是压实主体责任。由县交通局统筹专职养护员分段承包3-5公里,负责维修、清理、疏通及抢险等任务,实行常态化巡查应急机制,确保病害及时处置、隐患快速排除,上龛白玉村至九道乡沿线全长65公里路段得到精准化养护。二是扩充辅助力量。整合乡内公岗人员共54人,按“属地优先、就近分配”原则划分片区,承担保洁、除草及设施看护,并作为“路情前哨”及时反馈路况问题,有效补充专业养护。三是增强业务能力。定期邀请县交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教学和技能培训,提升专职养护员和公岗人员的实操能力,实现“一员多能、一岗多责”。
制度管人+绩效激励,激发公路养护动力。为确保“双包”模式可持续、见实效,上龛乡从机制建设入手,建立责任清晰、考评科学、保障有力的管理制度。一是明确责任边界。与专职和公岗人员分别签订协议,划定工作内容、标准和路段,专职负责“技术活”,公岗侧重“日常活”,形成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责任体系。二是实行联动考评。建立“月检查、季评议、年考核”机制,由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小组进行抽查评议,结果与补贴、续聘及评优挂钩;借助户院会通报情况、收集意见、推动整改,激励履职尽责。三是强化资金保障。乡财政设立专项养护资金,用于材料采购、工具配备和以奖代补,并为公岗人员配备必要劳保用品,保障作业安全、提升效率。
制度创新+效能提升,增强公路养护活力。“双包”模式实施以来,上龛乡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和管护效率显著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和安全感大幅增强。一是路况显著提升。全乡农村公路管护成效凸显,路容路貌整洁靓丽,上龛乡白玉村至九道乡八里村全长65公里沿线绿意编织成荫,昔日“脏乱差”的乡间小道变为今日移步换景的“风景画廊”,群众出行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增强。二是激活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公路有人养、养得好,更调动公岗人员和群众积极性,增强归属感与责任感,形成治理合力。三是形成共管氛围。群众眼见道路畅通,主动参与维护意愿增强,逐步形成“共管共护、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