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孔肯雅热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截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广州、阳江、湛江等地均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
据阳江日报报道,截至7月24日,阳江市共发现3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尚未发现本地续发病例,疫情输入风险总体可控。
据微信公众号“吴川发布”7月25日消息,7月23日,湛江市吴川市从外市返回人员中监测发现一起基孔肯雅热病例(塘㙍镇)和一起登革热病例(梅菉街道)。目前,尚未发现本地续发病例,两名患者已接受隔离治疗,情况平稳,均为轻症病例。
据南方网7月25日报道,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杨箕社区居委会了解到:杨箕社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目前杨箕社区居委会已对社区进行全面灭蚊作业。
基孔肯雅热 不会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基孔肯雅热不会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预防的关键是防蚊灭蚊。
据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这类蚊子在我国分布广泛。
基孔肯雅热的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传播途径是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带有该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病毒主要以“人-蚊-人”的方式循环,被感染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临床表现。
基孔肯雅热在我国尚未形成地方性流行,目前所有报告的病例都是境外输入性病例以及这些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续发病例。
无特效药和疫苗 防蚊灭蚊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目前基孔肯雅热无特效药和疫苗,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所以,防蚊灭蚊就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可以从控制蚊媒、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个人防护三方面入手。
非必要不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比如非洲、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岛屿、美洲地区以及国内个别流行城市;如果必须前往要做好个人防蚊措施。从上述流行区返堰,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及蚊媒防护。一旦出现发热、头疼、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居史。